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
微信公众号:地球知识局
日本 东京
(资料图片)
作者:真果少年糕
校稿:朝乾 / 编辑:扑棱蛾
【写在开头】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,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,大家伙儿别忘了给地球知识局加上星标,以免错过更多精彩!
日本东京——潮人的乐土,宅男的天堂,日本打工人的集散地。汇聚在此的人潮,构成了东京发达的经济和多元的文化。东京首都圈人口近 3800 万,比纽约大都会区还多出约 1300 万,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。
富士山下,车水马龙(合成效果,图:壹图网)▼
地狭人稠是这个地方的最大特点。据统计,东京都的面积仅为北京的八分之一,而人口密度却是北京的 5 倍多。最直观的,看东京夜间万家灯火就知道了
全日本最亮的夜空(图:Flickr)▼
秩序井然也是这里的代名词。十分拥挤的东京都,却被英国杂志《Monocle》评为 " 世界最宜居城市之一 "。总的来说,这个城市的洁净度还是很高的。在世界级都市中,东京整体上算优秀了
(图:shutterstock)▼
同为人口密集的城市,为何雅加达、开罗等城市有诸多疑难杂症,而东京却并没有受到诟病呢?温馨提示:我局有个旅游分享群,喜欢旅游和分享的你别错过文末的加群方式哦!
东京,浴火重生
东京都市圈位于日本最大岛屿本州岛的东南部,总面积 14034 平方公里,紧靠东京湾,由东京都和周边的神奈川县、千叶县、埼玉县、群马县、枥木县、茨城县、山梨县 7 县组成。
该地区人口数占到了全日本人口总数的30%左右,是日本人口密度的最高的地方。
东京都市圈的范围,基本覆盖了关东平原▼
来往的人潮,诉说着东京发展史。历经沧海桑田,这片土地在现代化建设下,才变成了如今的模样。1868 年,江户幕府倒台,明治天皇和新政府将行政中心从京都移驻江户(今东京)。自此东京开始逐梦大都市圈。
将军战时脱逃,德川氏颜面尽失,威风扫地
在明治政府的谈判施压下,江户无血开城
(德川庆喜跑路,图:wiki)▼
1923 年,东京具备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规模,人口达 220 万。不过,东京和当时的巴黎、纽约、伦敦等欧美大都市相比,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仍有不小差距。同年 9 月,发生的7.8 级关东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大火,导致东京至少 12 万座建筑物倒塌。几十年的建设,瞬间毁于一旦。
关东大地震,给东京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
罹难、失踪人数超过 10 万(图:wiki & 壹图网)▼
灾后的 7 年间,日本政府依靠发行债券筹集到的资金,按计划完成了东京的重建。" 新东京 " 伴随着隅田川上桥梁、市中心歌舞伎剧院的建成。到 1935 年,东京人口达到636 万人,终于能与纽约、伦敦并驾齐驱。有 " 小伦敦 " 之称的丸之内,曾在地震中严重受损
(如今,图:Flickr)▼
二战期间,东京遭美军重创。1945 年 3 月 9 日至 10 日,334 架美军 B-29 轰炸机在东京上空投下1700 吨燃烧弹,东京多地被夷为平地。东京,不得不又一次开始了重建计划。美军投下的炮弹犹如 " 天罚之火 ",涤荡一切
更猛的还在后头,就是广岛和长崎,你懂的
(图:壹图网 & shutterstock)▼
战后,日本得益于东亚地缘博弈,在美国扶植下实现经济复苏。1955 年,东京人口达到 880 万,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。随着人口涌入,新的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,东京再一次被重建了。日本经济野蛮生长,各种矛盾也愈发尖锐
有人纸醉金迷,有人吃不上饭,有人被剥削
(图:Flickr & 壹图网)▼
此后,东京又经历了上世纪 60-80 年代初的高速发展时期和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的泡沫经济时期,一步步走来,最终成为 "亚洲第一大城市"。不过,东京的霓虹再璀璨,也掩盖不住所面临的发展问题,包括过剩的人口、有限的资源、高额的房租和无止境的 "内卷"。
大时代下霓虹闪烁,人潮汹涌,物欲横流
但有的人内心却是一座" 孤岛 "(图:Flickr)▼
新东京的城市病如今的东京都面积 2194 平方公里,在日本全国 47 个都道府县中排名倒数第三。然而,去年这里的总人口数却达到了 1404.3 万,在全日所有道府县中排名第一。
在日本总人口数呈负增长的大背景下,东京首都圈的人口已超3800 万。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。
大城市机遇无限,有人走就有人来
生活好坏凭本事,境遇浮沉看运气(图:Flickr)▼
人口增长能带来 GDP 创收是显而易见的。2021 年,东京 GDP 达 1.52 万亿美元(约 9.6 万亿人民币),超越北京、伦敦,排名世界第三。而人口带来的不只有红利,也会带来诸多问题。过剩的人口让 " 弹丸之地 " 东京只得向空中要地,但因常受地震干扰,让东京并不能像纽约一样高楼林立。这样一来,住在东京的人就只能承受房间小,房租贵的双重折磨。
寸土寸金的地方,想要最大限度容纳人
就只能在密度上做文章(图:壹图网)▼
在东京,面积 10 到 20 平方米的一人居公寓在市场上十分火爆。这些公寓的价格大都在 7 万日元(约人民币 3850 元)以上。很多抢不到公寓的人,也会选择与他人合租。而房屋租金根据地理位置也会有所不同。例如,要在繁华的新宿区租个 90 平米左右的房子,每月租金至少约35 万日元(约人民币 2 万元)。
居东京,大不易,一个外来者想留下
要经历多少挫折沮丧,闯过多少难关?
(图:shutterstock)▼
由于" 老龄化 "问题严重加之退休年限较晚,除了年轻人在东京 " 蜗居 ",很多老年人也被迫留在了这里。与年轻人热衷方便上班的近郊公寓不同,老年人更多住在郊区的政府安置房街区。据统计,东京公租房租客中,有三分之二人年龄超过 65 岁。这些老年人身边大多无子女陪伴,很多直到死亡,也无人知晓。
在日本,除了有 " 过劳死 ",还有" 孤独死 "
劳碌一生,老无所依,悄无声息离世▼
在东京郊区多摩市都营爱宕综合大楼中,就发生过多起老人独居死亡事件。这里超过 65 岁的人口占到了总住户的29.6%,未来或将进一步增加。此外,在东京的角落,也隐藏着不少鱼龙混杂的棚户区。透过隐秘的角落,窥见另一种人生
(图:《小偷家族》剧照)▼
除了住房拥挤,交通拥挤也是在东京生活的人必须面对的日常。这里近 80% 的人会选择轨道交通出行。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时段,人流量激增,很多换乘站点会迎来大批人潮,吵嚷拥挤更是屡见不鲜。只要挤不死,就往死里挤(图:壹图网)▼
人口给城市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于此,供水、医疗、教育等问题,每一个都是令人头大的事情。有 " 宜居城市 " 美名的东京,究竟是如何平衡这些矛盾的呢?东京,更新进行时
面对诸多城市病,东京从很早前就开始推进城市更新计划。经过努力,取得了不错的改造成果。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,与政府较强的城市规划能力和政策执行体系分不开。
二战结束后,为了给房屋受损的家庭提供住所,日本开始在各地兴建社会住房,东京也不例外。据 1951 年日本颁布的《公共住房法》,80% 左右的家庭都有资格获取到一定的补贴住房。
以东京皇居为中心,向四周辐射开来
从夜空俯瞰,规划得很流畅(图:NASA)▼
虽然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,日本为刺激房地产市场,重新修改法律,规定达到一定收入的年轻人,不能租住社会住房。但早期的较易获取社会住房,仍有人在如今寸土寸金的东京,获得了土地所有权。自 2013 年以来,东京每年新增约 6.2 万套房屋提供给流动人口。为完善租住市场,日本法律中规定,若要拒绝续约或终止租约驱逐租客,房东必须提起诉讼并确立正当理由,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租客权益。
当代人的焦虑,有一部分是因为房子给闹的
只有解决了住房问题,才能缓解焦虑
虽然东京人居住面积不大,但都在有限空间内尽量做到了 "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"。这要归功于日本建筑师的专业能力,他们通过强化视觉延伸空间,加大储物面积等方式合理分配空间,满足租客的基本生活需求。高级公寓的布局,建立在户主的经济基础上
而下图的房间,才是生活中不经意流露的面相
(图:Flickr)▼
而近年来独居老人的问题,也得到了一定关注,在日本 CHINTAI 等租房网站上,也设置有老年人公寓页面,供用户选择。老人太多,房屋租赁市场自然细分出这块服务
由此可知,日本老龄化已经到了什么程度▼
在房价上,与很多国际大都市相比,东京房价的涨幅用 " 蜻蜓点水 " 来形容并不为过。得益于房屋的供给跟得上需求,从 1995 年到 2015 年的二十年间,东京房价几乎没有变化,而大洋相隔的旧金山,房价却上涨了 230%。不仅是住房问题,在政策指导下的东京基础设施建设,也层层推进,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都市生态系统。发达的轨道交通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之一。
东京地铁,把这个巨大的城市串联起来(图:wiki)▼
与很多大都市 " 私人轿车 - 公共交通 - 轨道交通 " 的发展模式不同,由于受面积小和人口密度大双重夹击,东京将轨道交通提到了首位发展。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,东京人口激增。大量私家车涌入,路面有轨电车横行,道路一度十分拥堵。
过去,堵车是大型城市才有的毛病
如今,很多中型城市也有了(图:壹图网)▼
为改变这一混乱状况,东京首先废除路面电车,并在 1927 年修建了全日本第一条地铁——银座地铁线。在此基础上,持续加强地铁和铁路建设,并增强国营铁路运量。1964 年,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,标志着日本铁路时代的正式来临。
新干线的开通,是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
(图:Flickr)▼
截至 2018 年 3 月,东京铁路网络里程达 1181.9 公里,设置站点 769 个,几乎覆盖了东京的每个犄角旮旯。如今,东京轨道交通拥有 13 条地铁线路,JR 山手环线和多条私人地铁线路,每日运送旅客超 2000 万人次,在高峰时段使用比例达 91%。
每时每刻,都有许多人在此短暂交汇
然后擦肩而过,奔向各自的人生(图:Flickr)▼
此外,人们的 " 衣食住行 " 还离不开良好的供水系统。为保证城市用水供给,政府一方面对东京都上游多摩川、利根川和荒川等水源地的森林资源制定相关保护法。多摩川人工湖的水,就是为东京地区储备
图片虽长,但很好看,所以不想让你错过
(横屏,图:MLIT)▼
另一方面,东京的很多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中都设置有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。为了应对洪水和飓风,东京还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洪水分流设施—— MAOUDC。该系统位于东京昭和和埼玉春日部之间,地下深度 22 米,总长达 6.3 公里,是东京水资源应急管理的储蓄库。
当遭遇极端雨水天气,它能极大缓解城市内涝
这个设施很像科幻片里某种宏大建筑(图:wiki)▼
近年来,随着极端天气和全球变化成为热词,为应对城市化可能带来的经济、气候和发展问题。2018 年,东京加入基于二十国集团生态下的Urban20 计划,与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、雅加达在内的全球多座都市一起,共同商讨城市未来,打造可持续智慧城市。
一个城市能否持续健康发展
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以人为本,以自然为本
(图:图虫创意)▼
到 2050 年,在 " 虹吸效应 " 和 " 集聚效应 " 的共同作用下,城市中将容纳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,消耗75% 以上的能源。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,生活质量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实现,都将在千千万万座大都市中呈现。运用科学规划和政策解决城市问题,或将影响蓝色星球的未来。
最后:
【快来聊天啦】
我局有世界旅游群,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入!
* 喜欢旅游和分享的你,可以来【微信公众号后台私信】,用一两句话介绍下自己。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哦 ~
* 进群请务必自我介绍一下,直接回复 " 进群 "" 读者群 " 之类的字样不会有机器自动回复,只会让后台的小姐姐很生气≥﹏≤
* 申请人多时请耐心排队等候回复。只要系统正常,工作人员就会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
参考资料:
1.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okyo
2. 纪录片《东京的崛起 彩色版》
3.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cities/2019/jun/11/how-tokyo-suburban-housing-blocks-became-ghettoes-for-the-old
4.https://water.nature.org/waterblueprint/city/tokyo/#/c=8:35.99779:139.45000
5.https://mises.org/wire/why-housing-more-affordable-tokyo
6.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wrinXq_oJYH-yF-jFBlAaA
7.https://www.urban20.org/
8.https://www.chintai.net/feature/senior/tokyo/
*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,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
封面:shutterstock
END
扩展阅读关键词:
